光疗奇迹蛋 | 强脉冲光治疗仪临床应用(一)

2024年10月10日

分享:


根据IPL工作原理及临床作用机理一文对强脉冲光作用机理的描述,强脉冲光治疗仪可用于治疗血管性皮肤疾病和皮肤表浅的色素性疾病,减少毛发,治疗轻度到中度炎性痤疮(寻常痤疮)。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及其扩展理论,强脉冲光可以使病变血管闭锁,从而治疗血管性皮肤疾病,本文将对临床中相关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医美学术圈 | IPL工作原理及临床作用机理》、《医美学术圈|IPL工作原理及临床作用机理》、《光疗奇迹蛋|Identical Flash强脉冲光治疗仪,用科技重塑你的蛋壳肌》点击蓝字阅读←




一、强脉冲光的量效关系
Michael B.Lipp等人[1]在III型皮肤受试者的皮肤表面使用记号笔标出一个4×3的网格,分别选择不同的滤光片(515nm、560nm、590nm、530-650nm&900-1200nm)、能量密度、脉冲宽度、子脉冲个数的参数组合,单次照射作用于皮肤表面,以此对比不同脉冲光的参数对皮肤的影响。

《科普·较真派 | 强脉冲光关键名词解释11:滤光片(Filter)》、《科普·较真派 | 强脉冲光关键名词解释8: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科普·较真派|强脉冲光关键名词解释2:脉宽(Pulse Width)与脉冲频率(Pulse Frequency)》点击蓝字阅读←




在基线、术后立即、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2周和术后4周分别进行随访拍照。




【图. 基线期】

可以观察到,术后即刻红斑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光谱范围的增加、子脉冲个数的减少和脉冲宽度的减小而更加明显。但是在脉冲宽度方面,515nm滤光片是例外,观察到随着脉冲宽度的延长,其反应更明显。与590nm滤光片相比,血管滤光片的红斑反应相对更强,590nm滤光片与560nm滤光片相当。红斑更明显的同时,雀斑样痣轻微变暗。




【图. 术后即刻,使用515nm滤光片、更大的能量密度、更长的脉冲会观察到更明显的组织反应】
术后4小时的照片显示了与术后即刻相同的总体趋势。然而,红斑总体上更明显,颜色更深。治疗区域仍可以看到雀斑样痣变暗,并伴有明显红斑。





【图. 术后4小时】
术后24小时的随访照片也遵循了同样的总体趋势,但红斑有所改善。此外,红斑的特征是更多的红棕色色调。雀斑样痣和色素沉着也变浅。





【图. 术后24小时,红斑改善】
术后1周红斑进一步消退。在515nm滤光片的所有能量密度和脉冲宽度的单脉冲治疗区域中,以及在560nm滤光片的20J/cm²能量密度单脉冲治疗区域中,均观察到少量结痂。结痂程度与术后即刻红斑程度一致。





【图. 术后1周,部分治疗区域出现浅表结痂】
在2周随访时,所有结痂都已痊愈。虽然大部分结痂部位没有任何后遗症,但一些结痂区域(515nm,单脉冲,10ms脉冲宽度,18和20J/cm²的能量密度)出现边界清楚的无毛色素减退方形斑块。在4周的随访中,这两个斑块更加清晰。



【图. 术后2周,浅表结痂消退,出现无毛和色素减退区域】




【图. 术后4周,色素减退区域更加清晰】
本案例研究的结果与强脉冲光治疗理论一致。术后红斑与滤光片波长呈反比(例如,515nm滤光片的红斑最强,而590nm滤光片的红斑最弱)。鉴于强脉冲光设备可以滤除比所选滤光片波长更短的波长,515nm滤光片将允许更大的波长光谱以更高的吸收系数靶向组织发色团。此外,515nm滤光片在所有主要(即540nm和577nm)和次要(即920-940nm)吸收峰上靶向氧合血红蛋白。最后,它瞄准红外波长范围内的水。通过靶向黑色素、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水,强脉冲光可以治疗色素性病变、血管病变,并刺激胶原蛋白重塑。560nm滤光片没有产生强烈的红斑反应,可能是因为它没有靶向540nm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峰。血管滤光片具有与560nm滤光片相当的红斑反应,可能是因为它针对相同的氧合血红蛋白峰。590nm滤光片具有最弱的红斑反应,可能是因为它没有捕获540和577nm的氧合血红蛋白峰。雀斑样痣的轻微变暗与更强烈的红斑反应有关,这可以用更短的波长允许以更高的吸收系数更好地靶向黑色素这一事实来解释。

在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脉冲宽度下也观察到红斑反应。说明传递更大的能量与组织发色团相互作用将产生更强的反应。此外,较长的脉冲宽度有助于与目标发色团有更长的相互作用时间。子脉冲数量越少,红斑反应越强烈。相反,将一定的能量密度分布到多个子脉冲,可以为每个子脉冲使用较低的能量,将组织反应保持在比较低限度。这使得周围组织冷却,而目标发色团依次加热。

因此在强脉冲光治疗时,应当综合考虑适应症、皮肤类型等多种因素,选择较为适合的滤光片、能量密度、脉冲宽度、子脉冲个数的参数组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强脉冲光的治疗玫瑰痤疮

Jiachen Yuan等人[2]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案例研究了可调方波强脉冲光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治疗效果。

首先使用LL-37诱导小鼠背部产生ETR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LL-37组、AOPT-LTL组,每组各5只小鼠。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LL-37组建立ETR模型后不做任何治疗,AOPT-LTL组使用可调方波强脉冲光进行治疗。治疗参数设置为:590nm滤光片,10J/cm²能量密度,三子脉冲,子脉冲宽度分别为8ms、6ms、6ms,子脉冲间隔为35ms,共治疗3次,间隔24小时。治疗后皮肤镜结果显示,强脉冲光照射可以使病变处红斑明显改善、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评分显著改善。HE染色显示,注射LL-37后,小鼠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并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使用强脉冲光的照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组织的炎症浸润和血管异常。






【图. HE染色组织学检查结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招募了23例ETR受试者,使用可调方波强脉冲光进行治疗,590/640nm滤光片,能量密度范围为10-16J/cm²,子脉冲宽度为8、6、6ms的三子脉冲输出模式,子脉冲间隔为35-40ms,治疗次数为6-10次,间隔2周。

使用VISIA采集受试者面部图像,并进行GFSS和CEA评分。术后1周,VISIA红色区评分降低22.17、GFSS评分降低5.3、CEA评分降低1.75;术后3个月,VISIA红色区评分降低17.5、GFSS评分降低4.24、CEA评分降低1.43;以上评分降低值与基线期相比均显示出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个别受试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均在1-2天内自行消退,未出现长期的色素改变、水肿、水疱等不良反应。





【图. VISIA检查结果】
从该项研究中可以看出,使用可调方波的强脉冲光治疗仪进行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潘虎等人[3]研究了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该研究招募了40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单独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的IPL组和使用PDRN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20例。

IPL组的强脉冲光治疗参数设置为Vascular血管滤光片,双子脉冲输出,子脉冲宽度5ms,子脉冲间隔50ms,能量密度15-20J/cm²;联合组的强脉冲光参数与IPL组一致,在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滚针涂抹PDRN。两组均接受2次治疗,治疗间隔1个月,使用VISIA图像分析作为评价指标。




从治疗后评分和VISIA图像分析可以看出,单独使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可以取得80%的有效率,若联合使用PDRN,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四、总结

强脉冲光治疗仪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及其扩展理论,靶向性地加热血红蛋白,促使病变血管闭锁,从而达到治疗血管性皮肤疾病的目的。治疗时通常根据患者皮肤类型和病变类型,选用560nm、590nm或者专用的血管滤光片以及适宜的脉冲宽度、子脉冲个数、能量密度等参数,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Copyright © 苏州芙迈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苏ICP备2023011301号-1 网站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