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医疗科技的不断革新中,冷空气治疗仪以其特别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体验。本文将深入探讨冷空气治疗仪的临床应用。
一、低温疗法的定义
低温疗法是一种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或受损组织,使局部或者全身温度一过性降低,从而达到镇痛、止血、消炎等方面的作用。常用的有接触式冷却,如冰敷、冷凝胶;冷媒喷洒,如液氮、干冰。
二、冷空气治疗仪
通过将空气冷却并喷射到患者的治疗部位,通过低温刺激减轻肿胀、发炎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挫伤和血肿等症状,并可以缓解代谢率和损伤周围组织的氧需求,从而抑制损伤部位向健康区域扩散,避免二次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以达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医疗领域应用广泛。
三、冷空气治疗的作用机理
Xavier Guillot等人[1]总结了低温疗法中的分子机制,在治疗过程中,炎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这反过来又有利于炎性细胞浸润和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下图A胆碱能抗炎通路中,冷刺激后,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传出交感神经元释放结合a7nAchR受体的乙酰胆碱和结合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这些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会抑制NFκB通路,随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剂和粘附分子基因转录。在血管收缩通路B中,去甲肾上腺素还通过与血管壁结合的α肾上腺素受体诱导血管收缩,这有助于限制炎症。低温治疗也能下调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酶通路C中,低温疗法也可能下调参与关节炎症和破坏的重要酶的活性。
四、临床应用案例
基于冷空气低温疗法的作用机理,在临床应用中,冷空气疗法可以用于皮肤在光电或注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减轻疼痛感,降低红肿、炎症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冷空气替代表麻起效时间的研究
冷空气的低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细胞中Ca2+和Na+之间的交换使皮肤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皮肤温度每下降1℃,神经传导速度将会降低0.4m/s。[2]那将冷空气作用于皮肤表面之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使痛觉消失呢?Elif Sari等人[3]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将-28℃冷空气持续作用于人体表面,并每隔10秒使用26G注射针对测试部位施加疼痛刺激,记录冷空气作用后针刺痛感消失的时间。根据实验结果,女性痛感消失的时间为30-90秒,平均52.88±1.6秒;男性痛感消失的时间为30-90秒,平均56.34±1.52秒;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冷空气持续吹送可以降低表皮痛感,直至达到类似麻醉的无痛效果,起效快并且无致敏性风险,可以大大提高皮肤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二)冷空气在激光治疗中的应用
1.Christian Raulin等人[4]在使用各种不同的激光的过程中,对比了冷空气冷却和冷凝胶冷却的痛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该项研究涵盖了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脉冲染料激光、调Q激光。经过对比,100%的受试者表示将会选择冷空气作为面部表皮冷却方法;与凝胶相比,冷空气冷却后63%的患者红斑持续时间更短,74%的受试者红斑程度降低,70%的受试者紫癜减轻,83%的受试者结痂减少;此外,因为痛感的减轻及表皮热损伤风险的降低,治疗激光的能量可以提高15%-30%。该实验中,-15℃的冷空气吹送8秒后,表皮温度可降低至15℃,明显降低了治疗的痛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作为皮肤激光治疗的有效辅助方式。
2.Baerbel Greve等人[5]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的过程中,进行了冷空气冷却和不做冷却的裂面对照。-15℃的连续冷空气吹送8秒后,表皮温度降至15℃,再进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结果显示,9名患者(69%)感觉伴随冷空气的激光治疗明显减轻疼痛,紫癜、红斑、水肿、色素减退、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在冷却区域的发生率显著降低。Stefan Hammes等人[6]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时,使用冷空气冷却后疼痛评分和紫癜评分都显著降低,表皮温度降低至20℃是最适宜的,在不显著影响血管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3.在皮秒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光老化时,同样可以使用冷空气配合进行镇痛,周晨曦等人[7]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皮秒点阵激光治疗前,单侧面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另一侧使用冷空气冷却,激光治疗后结果显示,冷空气冷却侧的表皮温度在术中直至术后30min均显著低于对侧利多卡因乳膏组,这使得受试者在术中的痛感显著降低,并且镇痛效果可以在术后继续维持,提升了体验感。
(三)冷空气在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冷空气表皮冷却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另一项应用就是配合注射使用,降低疼痛感。Falk G. Bechara等人[8]和Firas Al-Qarqaz等人[9]先后针对冷空气的这一用途进行了实验,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单针注射肉毒素前使用冷空气冷却1分钟,可以将疼痛评分由7.4分降低至2.5分,减轻了66.2%的痛感,这极大程度降低患者在接受注射时的不适,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
五、总结
冷空气作用于表皮之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低神经细胞传导速度,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缓解皮肤治疗中的疼痛,减轻治疗导致的红斑、紫癜、水疱等不良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期。因此,冷空气表皮冷却具有快速高效、免接触、安全经济等特点,是皮肤科光电治疗和注射过程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案。
参考文献:
[1]Guillot X, Tordi N, Mourot L, et al. Cryotherapy in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J].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 2014, 10(2): 281-294.
[2]Algafly A A, George K P. The effect of cryotherapy o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pain threshold and pain tolerance[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7, 41(6): 365-369.
[3]Sari E, Sandikci M M, Bakar B, et al. Estimated beginning time of local anesthesia effectiveness in forced cold air applic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J]. 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 2016, 18(1): 22-24.
[4]Raulin C, Greve B, Hammes S. Cold air in laser therapy: first experiences with a new cooling system[J].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Laser Medicine and Surgery, 2000, 27(5): 404-410.
[5]Greve B, Hammes S, Raulin C. The effect of cold air cooling on 585 nm pulsed dye laser treatment of port‐wine stains[J]. Dermatologic surgery, 2001, 27(7): 633-636.
[6]Hammes S , Raulin C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cold air cooling with pulsed-dye laser treatment of facial telangiectasia[J].lasers in surgery & medicine, 2005, 36(2):136-140.
[7]周晨曦,秦晓蕾,李凯等.冷空气冷却仪在1064/532nm皮秒点阵激光治疗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3,16(03):150-152+163.
[8]Bechara F G, Sand M, Altmeyer P, et al. Skin cooling for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focal axillary hyperhidros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2007, 58(3): 299-302.
[9]Al‐Qarqaz F, Al‐Aboosi M, Al‐shiyab D, et al. Using cold air for reducing needle‐injection p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2, 51(7): 848-852.